南京市为何强推“搭积木”盖房子

信息来源:南京日报   浏览次数:750   发布时间:2019-06-27

    六月中旬,江北新区集中拍卖4幅优质宅地,出让条件中都有一条——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100%。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南京市便要求,重点区域的地块出让,均需达到装配式建筑面积100%的要求。在近日江苏省住建厅指导召开的装配式建筑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截至今年5月,南京市已累计有142个建筑项目采用装配式,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024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比例达到了22.3%。明年,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将达到30%以上,提前5年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任务。

装配式建筑为何如此受重视?这会是建筑业的一场全新革命吗?

建筑工地现场无噪声无扬尘,施工更快捷

装配式建筑被形象地比喻为“搭积木”盖房子。南京市自2015年起便出台《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5年,江宁上坊保障房项目中的青年人才公寓作为全国首个全预制住宅楼,斩获“鲁班奖”。2017年南京入选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装配式建筑近年来一直在市民身边“无声生长”。目前,包括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巩固6号人才公寓、江宁金茂小学等在内的142个建设项目采用了装配式。6月13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工地,工地内摆放着楼梯板、阳台板、外墙板等各类预制构件,全水泥路面几乎一尘不染。环境监测仪器上显示着实时空气质量指数PM2.5仅有26,级别优。

“这就是装配式施工的优势,构件在工厂加工,运到现场组装,大大降低了扬尘和噪声污染。”工程总包单位中建八局三公司现场负责人史公勋介绍,人才公寓里里外外包括内部装修全部是装配式。由于构件已经加工好,施工现场工作量大大降低,一个楼层可以减少一半工人,5到6天就可“搭”好一层,工时缩短三分之一。

采访中,塔吊正在将一块外墙板吊至6楼。史公勋告诉记者,外墙板融合了保温与承重功能,安装时,边缘露出的钢筋条卡入下层外墙板预留套筒,再通过孔洞现浇混凝土,从而自上而下连为一体,如此层层拼装。

标准化生产质量可控,成本接近传统方式

对于用户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装配式构件的质量和价格问题。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是全国最早从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的企业,并参与主编了装配式整体结构国家行业标准。去年该集团在江北建设了南京市最大的装配式构件研发生产基地,并被列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该集团位于浦口的生产线上看到,智能机器人将钢筋剪切、弯曲,形成叠合板(楼板)的钢筋骨架,工人只需在平台上将其捆扎固定即可。随后,按动按钮,大型漏斗将混凝土灌注进钢筋架,一块楼板即可做好。

大地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陈红娣,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在承重强度、隔热效果、阻燃能力等方面丝毫不逊于传统的现浇工艺。而且装配式构件为工业化标准生产,每一个部品部件的质量都是一致和可控的。相比之下,反而是现浇工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该基地现在可提供墙、板、梁、柱等25类预制产品,每年可满足2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的装配需求。

获悉,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成本已接近传统建筑方式,随着未来大规模的量产,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便于引入更多绿色建材,“钢结构”有望成新军

装配式建筑目前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流,但在江苏省装配式建筑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为热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郁银泉在论坛上表示,从化解钢产能角度看,钢结构建筑符合供给侧改革需要;在抗震方面,钢结构住宅也优于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住宅,楼层越高自重越大,需要的承重柱越粗,使得内部空间布局受到限制。而钢结构建筑通过框架承重,内部可不需要立柱,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钢材作为一种绿色建材,可以通过分解进行重新组装,循环使用,极具可持续发展性。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建筑混凝土用量可以节省50%,节省85%的施工用水,建筑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也大大降低。“因此,发展钢结构建筑十分符合绿色发展的方向。”他说。

南京市建委建筑市场监管处(建筑业发展处)副处长徐宏芳表示,多年实践证明,装配式建筑达到了节地、节材、降耗减排的绿色效益。南京在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文件中早已提出,推广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三种装配式建筑。江北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项目中,就包括一幢百米高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南京市近期出台的《市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除提出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也涉及了钢结构成套体系的研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能否广泛运用,还需要进一步试点和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