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处置、变废为宝:煤矸石烧结砖引领多源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路径

信息来源:烧结砖技术   浏览次数:7   发布时间:2025-11-24

在“双碳”目标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如何高效、安全地处理工业与城市固体废弃物,已成为我国绿色转型的关键课题。煤矸石烧结砖技术,作为成熟且可持续的利废建材路径,不仅实现了对煤矸石这一大宗工业固废的规模化利用,更展现出强大的“协同处置”能力,可同步消纳污泥、建筑垃圾、粉煤灰、炉渣等多种固废,走出了一条“一砖多用、多废共治”的资源化新路,为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多源固废协同处置:从单一利用到系统集成

    传统固废处理多采取“分而治之”的模式,处置成本高、资源化率低。而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凭借其原料适应性强、热工制度灵活、生产工艺成熟等优势,具备强大的“固废融合”能力,成为理想的协同处置平台:

● 煤矸石:作为主料,提供硅铝质骨架和部分内燃热值,替代黏土,保护耕地;

● 市政污泥:经脱水、稳定化处理后掺入,其有机质可助燃,无机成分参与成砖反应,实现“以废治废”;

● 粉煤灰与炉渣:可替代部分塑性料,改善料浆流动性,同时降低热耗;

●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经破碎筛分后用于制备空心砖或轻质砌块,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环;

● 尾矿砂、赤泥等:在特定配比下也可有限掺入,拓展资源化边界。

    通过科学配比与工艺优化,多种固废可实现“协同互补”:煤矸石的高热值弥补污泥热值波动,粉煤灰的玻璃体结构提升砖体密实度,建筑垃圾骨料增强抗压性能。这种“多废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一固废处置压力。

二、工艺成熟可靠,环保与品质并重

    现代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与绿色化:

● 原料处理:采用封闭式破碎、均化陈化、真空挤出成型,确保原料稳定性;

● 干燥焙烧:采用余热利用系统,将隧道窑烟气余热用于干燥,降低能耗;

● 烟气治理:集成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实现超低排放,满足A级企业环保标准;

● 产品性能:成品砖强度达MU10以上,抗冻性、耐久性优异,保温隔热性能优于传统粘土砖,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更重要的是,高温焙烧过程(900–1100℃)可有效固化重金属、分解有机污染物,确保最终产品安全无害,真正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重目标。

三、政策强力支持,构建“利废生态”新格局

    国家层面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多源固废协同制砖提供制度保障: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支持“固废协同处置与建材化利用”;

● 《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开展煤矸石、污泥、建筑垃圾等多源固废协同利用;

● 多地将“利废建材”纳入绿色采购目录,并对A级环保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电价优惠、项目优先审批等激励;

● “无废城市”试点政策支持建设“固废资源化产业园”,推动“产—消—用”闭环,形成区域循环生态。

    在政策引导下,一批龙头企业已建成“多源固废协同处置示范线”,年处理能力超百万吨,成为区域固废治理的“中枢平台”。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 经济效益:固废原料成本低,部分可获得处置补贴;产品符合绿色建材标准,市场竞争力强;通过“创A达B”享受环保豁免,保障连续生产;

● 环境效益:年消纳百万吨级固废,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碳排放,助力碳达峰;

● 社会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创造绿色就业岗位,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五、未来展望:打造“固废资源化综合体”

未来,煤矸石烧结砖产业应向“三化”方向发展:

1. 集成化:建设“多源固废协同处置中心”,整合煤矿、电厂、污水厂、建筑工地等多类固废;

2. 智能化:引入AI配料系统、数字孪生工厂,实现精准控制与质量追溯;

3. 产品高端化:开发保温砌块、透水砖、装饰砖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绿色建筑应用场景。

结语

    煤矸石烧结砖,已不仅是“以废代土”的环保砖,更是承载多源固废协同治理使命的“绿色载体”。它将分散的固废“孤岛”连接成资源循环的“网络”,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正迈向“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新阶段。未来,每一座烧结砖厂,都可能成为一座“固废资源化综合体”,为建设无废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