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加强绿色建筑体系建设 加速基础材料绿色转型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杂志   浏览次数:551   发布时间:2023-03-14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履职的第十一年。他分别围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加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助力国家“双碳”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涉及绿色建筑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基础材料绿色转型、产业“走出去”等不同方面的建议,积极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言、为行业绿色转型献策,以实际行动传播建材“好声音”。


★ 加强绿色建筑体系建设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绿色建筑作为节能、环保、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建筑,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息息相关,是重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彭寿认为,绿色建筑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必须着力加强体系化建设,以绿色建筑现代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接受《中国建材》杂志记者采访时,彭寿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地,我国绿色建筑在规模化发展上已经具备了明显优势,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在绿色建筑的体系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一是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取得持续突破,创新转化出节能、创能材料产品,但由于建筑设计施工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应用场景的引导还不够,导致绿色材料与绿色建筑的产业结合程度仍然不高。二是绿色建筑新业态正不断更新迭代,但全流程的标准体系还不能完全匹配,导致绿色建筑的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要具备国际化思维,必须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标准,积极“走出去”才能打造绿色建筑的中国品牌。“在这方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对此,彭寿建议,加速推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体系建设,完善绿色材料设计标准和规范体系,加快绿色材料的应用推广,不断提升建筑的寿命、质量及绿色化水平,让绿色材料性能转化为绿色建筑功能,持续推动我国新型建筑体系“向绿而行”。围绕质量、安全、绿色,建立新的绿色建筑施工安装体系,打造从标准、规范到检测的一体化绿色高质量建筑,统筹城市和农村一体化标准,将城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覆盖农村自建房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建筑绿色化、高质化、城镇化建设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同时,要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国际化接轨,围绕绿色建筑的材料应用、技术集成、标准建立、认证标识,加强国内国外的全方位对标与系统化融合,积极争取各类绿色建筑国际化组织的话语权,让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 加速基础材料绿色转型 助力国家“双碳”发展

作为建材行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杰出代表,彭寿在今年两会期间将建材行业打造“六零”示范工厂、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等写入建议。他认为,加快基础材料绿色转型,对我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实现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包括钢铁、建材在内的基础材料量大面广,对国家稳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基础材料的高质量发展仍有差距,行业碳排放全国占比超 50%,已经成为我国‘双碳’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应加强流程制造创新,强化材料变革创新,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材料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到智造的根本性转变。”彭寿说。

近年来,建材行业持续开展创新赋能,加速推进“六零”示范工厂建设,开展两批次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成功开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玻璃、水泥 CCUS 应用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行业绿色发展质量、发展效能、发展水平。

看到成绩的同时,彭寿也深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基础材料产量变化不确定性增加,产业定律性不够、平衡性不够;基础材料产业碳排放量仍然较高,碳减排空间与碳中和目标实现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美欧通过征收碳税等形式对我国钢铁、有色、水泥等基础材料产品实施贸易打击,制约了我国基础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在建议中写到,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开展基础材料产业双碳转型的系统化布局,明确基础材料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目标、碳排放强度目标和年排放目标,论证各行业碳中和技术和产品路线图,通过总量管控、技术准入、碳排放核算,加速落后产能自我淘汰,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碳交易”,他还建议聚焦“碳资源”向“碳资产”转变,建立完善我国基础材料全过程碳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我国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带来的“碳配额”空间,面向全球尽快完善碳税与碳定价机制,力争在全球碳交易平台占据“一席之地”,通过“碳开放”“碳融合”有效减低“碳成本”,加速实现基础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加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当前,科技创新已上升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战略核心,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但在原始创新能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在彭寿看来,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滞后。在国家战略目标指引下,基于“要素-主体-区域”推动科技创新系统性转变,是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围绕这一问题,他主要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盘棋”工程,建议国家集中顶层设计、部委分职能实施,着重强化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力量重组布局,以基础研究带动前沿引领,以应用研究支撑战略产业,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卡脖子”问题、谋划战略性问题,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打造可持续、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第二,区域链贯通创新链,建议优化创新平台区域空间布局,按照创新资源禀赋,在长三角等优势区域强化战略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平台建设,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计划地加强基础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力量发展从碎片化布局向体系化布局转变,强化构建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前沿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开放融合的自立自强。建议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人才资源、平台资源,面向全球开展重大科学装置、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攻关,让全球创新资源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

在采访的最后,彭寿告诉《中国建材》记者,每年参加全国两会都感到非常振奋,倍受鼓舞,充满期待,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而此次两会更加特殊。“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来的首次两会,国家迎来新发展,人民迎来新生活,在万象更新的节点上,今年两会的意义更加重要,影响也更加深远。我相信,随着全国两会各项政策的落地,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带领下,我国建材行业和企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作出更多战略性、原创性贡献;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加快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推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国际化之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中国品牌、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编辑:冯威涛

审核:符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