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建筑协同碳达峰的关键是“协同”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   浏览次数:1357   发布时间:2022-03-29

      碳减排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建筑领域碳排放边界和标准不清晰。目前,对于建筑能耗与排放的核算边界还缺乏统一的定义。对于建筑领域用能,部分研究仅核算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而一些研究同时考虑建造阶段与建筑运行两个阶段的能耗,这就导致建筑领域总能耗有较大差异。而对于建筑施工阶段用能,由于上游涉及多个环节,是否计入建材的生产运输等能耗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例如,IPCC就基于生产者责任法,仅核算建筑内由于化石燃料直接燃烧造成的直接碳排放,而由于电力、热力、建材等使用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就不在核算范围内,这也无法全面地反映建筑领域的碳排放。

      二是建筑企业碳排放测算难度较大。中国建筑业的碳排放计算尚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对建筑施工及拆除阶段碳排放因子未作详细规定,部分碳排放因子依然不明确,对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还有待完善,未对计算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和分类。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而言,由于体量太过庞大,层级体系较多,短时间内进行基础数据获取及核实比较困难;存在系统内外相互交叉的组织系统,其组织边界并不好确定;中建集团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类型多样,既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民用建筑,也包括厂房等工业建筑,且大多数工程项目能耗数据无法直接统计,也没有数字化平台统一梳理,要核算清楚并非易事。

      三是建筑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不足。建筑生产涉及设计、建材生产及运输、施工建造、建筑运营及维护等环节,需要协同全产业链条推动碳减排。但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存在业务板块之间协同性不够、内部资源无法整合的现象。勘察设计板块对房建施工的减碳机制了解不足,无法正确把握低碳设计的前瞻性;施工总承包方不掌握绿色建材碳排放标准,选材用材较为被动;业主方更多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太关心过程中减碳手段和应用。此外,由于缺乏协同性,资源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会存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在碳减排方面重复投入,缺乏统一的部署安排。

      四是建材与建筑联动减碳体系机制不成立。目前,建材领域的碳计算标准及相关政策较建筑领域更为成熟,但建筑企业与建材行业联动较少,建材领域“双碳”顶层设计较少考虑建筑生产全过程。首先,建材生产全过程碳足迹碳标签尚不健全,建材使用方(施工总承包)无法有效掌握建材的准确碳排放量,其中涉及包括国家通用的计算方法及权威数据,如钢材、水泥、木材等碳排放因子到底是多少,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因为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产地、品牌或工艺的碳排放差异也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其次,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对于建筑施工方而言,选用绿色建材有助于工程项目减碳,但也面临着巨额成本。项目大量使用的水泥、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等材料,环保性能好的往往造价昂贵,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工程项目主动推广使用的动力不足。

      建材建筑协同碳达峰的关键是协同。谁来协同?如何协同?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建筑材料是建筑开展减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相关部委要加强合作,促成建材业与建筑业建立碳达峰协同机制,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协同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步调,引领建筑行业低碳发展。另外,围绕建筑行业协同规划的“双碳”目标,协同修订建筑业和建材业标准和规范,打通建筑全产业链,对建材业和建筑业所有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界定。建立统一的绿色建材库,拟定指导意见,强制性推动绿色材料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明确新建建筑选材用材规范,将绿色建材使用情况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前提条件,倒逼工程项目优先使用绿色建材。

      二是建筑设计是协同减碳的重要源头。建筑减碳要追求源头减碳,建筑产品设计减碳策略时,就要从建材减碳方面,利用不同替代材料策划多个方案进行综合考量,材料选择涉及专业性较强,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基础,需要建材行业提供这方面的支撑。建筑产品从规划设计时要开展低碳设计,并在全寿命周期采取各种碳减排策略,建立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中心,实现建筑全过程一体化设计,即建设立项、规划设计、设计选材、设计深化、施工建造及运维过程中,实现整个建筑全过程建设的交互,真正做到设计施工一体化。要倡导涵盖建材专业的全专业整合设计,将建材选材纳入设计统筹考虑,无论建筑设计或建筑材料选择时,都要用数据衡量和把控,并且要有检测方法实现性能可测和效果验证。

      三是持续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材评价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转变,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要率先采用绿色产品认证的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通过此举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在工程项目中的覆盖面。建材行业要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增加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促进绿色建材快速进入建筑市场。同时,绿色建材产品要建立统一的身份证信息,包括能耗指标、碳排放数据及成分构成等,让工程使用方快速掌握材料信息,便于统计监测。

      四是建材与建筑企业要加强合作开发。建材与建筑行业要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可围绕低碳建筑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展开合作,尤其在固碳、负碳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开发。在标准体系方面开展合作,包括技术通用核算核查评价、技术检验检测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的标准。在建材生产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合作建厂,优化绿色建材生产工艺,控制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为大规模推广使用常见的建筑用材创造条件。

      此外,中建集团也开展了碳达峰相关工作。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建集团立即行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谋划部署集团“双碳”行动。在内部体系机制方面,中建集团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去年9月底,中建集团与苏州市联合成立中国建筑双碳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双碳”转型的政策和市场研究。今年3月份,中建发展成立中国建筑战略研究院双碳分院,加强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研究。在“双碳”工作研究方面,成立中建“双碳”策略研究课题,围绕中建集团碳排放现状、“双碳”体系机制、路径策略及产业方向展开研究,提出契合中建集团实际的减碳策略。课题组先后与中国建材总院、中国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开展座谈交流,建筑业“双碳”著作《“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建造》一书出版,从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及工业化建造的角度深入探讨“双碳”问题。

      接下来,中建集团将通过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推行绿色建造生产方式、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布局绿色金融与碳交易、打造建筑领域碳圈生态。